健康之友> 健康科普> 正文

急性心肌梗塞的紧急处理与护理配合

发布时间:2024-03-28 作者:谭明英 作者单位:南宁市中医医院 浏览量:98 [发表证书]

引言

急性心肌梗塞,简称心梗,是由于冠状动脉突然闭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严重心脏疾病。此病起病急骤,病情凶险,若不及时救治,患者生命垂危。因此,了解急性心肌梗塞的紧急处理与护理配合对于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一、急性心肌梗塞的紧急处理

1. 识别症状:急性心肌梗塞的典型症状包括胸痛、胸闷、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出汗、心悸等。这些症状可能突然出现,且程度剧烈。患者应立即停止任何活动,保持安静,避免过度紧张或激动,以减轻心脏负担。

2. 拨打急救电话:一旦发现患者可能出现急性心肌梗塞,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向专业医疗人员清晰、准确地描述患者的症状,提供患者的具体位置和病情信息,以便医疗人员迅速做出判断和准备。

3. 给予急救药物: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的过程中,如有条件,可在医护人员指导下给予患者硝酸甘油等药物。这些药物能够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从而缓解胸痛症状。同时,阿司匹林等药物可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血栓形成,对于防止心梗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 心肺复苏:若患者突然出现心跳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这包括胸外按压以维持血液循环,人工呼吸以提供氧气等步骤。心肺复苏术能够暂时维持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为急救人员的到来争取宝贵时间。

5. 中医急救穴位按摩: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可以尝试中医急救穴位按摩来缓解症状。例如,可以按摩内关穴和至阳穴。内关穴位于手腕横纹上两寸处,按摩此穴可宁心安神、理气止痛;至阳穴位于背部肩胛骨下角连线与脊柱的交点处,按摩此穴可缓解胸痛、胸闷等症状。但需注意,穴位按摩仅作为辅助急救措施,不能替代专业医疗救治。

二、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配合

1. 心理护理: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往往由于疾病的突然发作和剧烈疼痛,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在中医理论中,情绪与脏腑功能密切相关,不良情绪可能导致气机紊乱,加重病情。因此,护理人员在进行心理护理时,可以运用中医的情志相胜法,通过以情胜情的方式,帮助患者稳定情绪。同时,结合中医养生知识,向患者传授调摄情志的方法,如冥想、静心等

2. 疼痛护理: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常有剧烈胸痛,这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还可能影响患者的呼吸和心功能。护理人员应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同时可采取深呼吸、放松训练等方法缓解疼痛。

此外,除了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外,护理人员还可以运用中医的针灸、拔罐等非药物治疗方法缓解疼痛。针灸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拔罐可以祛风散寒、活血化瘀。这些方法在缓解疼痛的同时,还能改善患者的整体状况。但需注意,中医非药物治疗方法应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3. 生活护理:中医强调顺应自然、养生保健。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生活护理中,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等。同时,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给予个性化的养生建议,如食疗、运动等。此外,保持室内环境安静、整洁,避免刺激患者,也是生活护理的重要内容

4. 饮食护理:中医饮食护理强调食物的性味归经和患者的体质相结合。对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护理人员应给予低盐、低脂、易消化的饮食,同时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调整饮食结构。如气虚者可增加黄芪粥等益气食物的摄入;血瘀者可增加山楂等活血化瘀食物的摄入。通过科学的饮食护理,既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又促进病情的康复

5. 病情观察: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包括心率、心律、血压、呼吸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此外,还需注意观察患者的尿量、皮肤色泽、意识状态等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

6. 康复指导:随着患者病情逐渐稳定,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从床上活动开始,逐步过渡到床边活动、室内活动,直至户外散步。在康复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并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呼吸锻炼和心脏康复训练,如深呼吸、慢走等有氧运动,以提高心肺功能。

7. 出院指导:患者在出院前,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交代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包括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等。教会患者及其家属识别心梗复发的症状及应对措施,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及时就医。此外,还需指导患者进行自我监测和管理,如定期测量血压、记录症状变化等。

结语

急性心肌梗塞作为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其起病急、病情重,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极大威胁。因此,掌握急性心肌梗塞的紧急处理与护理配合知识,对于医护人员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在实际工作中,医护人员应密切配合,迅速识别患者症状,及时采取急救措施,并给予患者全方位的护理支持。